“十二五”冷链物流发展目标的实现需从八个方面努力-欧洲杯足球官网
来源:上海大众搬场物流有限公司 时间:2017-07-14 查看次数:
我国在“十二五”期间对冷链物流制定了较高的发展目标,到2015年,肉食和水产品冷链物流水平显着提高,蔬菜和水果、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由目前的5%、15%、23%左右提高到20%、30%、36%以上,冷链运输率分别由目前的15%、30%、40%左右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中产品腐损率分别由目前的20-30%、12%、15%左右下降为15%、8%、10%以下,培育500家冷链物流核心企业,初步建成布局合理、设施装备先进、上下游衔接配套、功能完善、运行管理规范、技术标准体系初步建立的全国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框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要从以下八个方面入手。
推广应用冷链物流管理技术
鼓励农产品生产、流通企业推广利用保鲜、保温技术,促进生鲜农产质量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建立健全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服务体系。运用供应链管理与现代物流理念、技术与方法,实现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一体化冷链物流运作,发展生鲜农产品从产地到销地的直销及配送。加大对全程进行低温控制的生鲜农产品质量的宣传力度,营造商业气氛,提高公众对冷链物流生鲜农产品的认知度,扩大优质生鲜农产品市场销售规模。
建立重要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鼓励肉类产品、水果和大众消费类水产品发展从屠宰采摘、捕捞、加工、包装、储存、运输及销售整个环节的冷链物流。要重点发展猪肉冷链物流,减少生猪活体的跨区运输,控制生猪的疫病传播,稳定生猪生产。选择部分高价值蔬菜,推广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发展一体化的冷链物流。积极发展乳制品、冰淇淋等重点产品冷链物流。
优化冷链物流发展的区域布局
依托北、华中、西南等生猪产区,东北、西北、西南等牛羊肉产区,中南、华东、西南等禽肉产区,积极发展肉食产品冷链物流;依托长江三角洲、泛珠三角、黄渤海水产品产区,积极发展水产品冷链物流;依拖新疆香梨、陜西苹果、山东苹果、海南及南方热带水果产区,发展生鲜水果冷链物流;依托山东、河北等蔬菜产区、海南反季节蔬菜产区,发展生鲜蔬菜冷链物流。
加快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
加快各类冷藏、冷冻、预冷保鲜和气调库等各类冷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现有冷库的更新改造,特别要加强农产品主产区和中西部地区的各类冷库建设。着力解决国产制冰设备能耗大、制冷量小,冷冻温度与降温速度、安全和环保性能达不到要求等问题,加快引进、研发与应用各种先进制冷装备,购置各种高效节能的冷藏运输车辆。
加快冷链物流科技化
加快节能、环保的各种新型冷链物流技术的自主研发、引进消化和吸收,重点支持各种高性能冷却、冷冻设备,自动化分拣、清洗和加工包装设备,冷藏运输车辆以及先进的陈列销售冷柜等冷链物流装备的研发与推广,不断提高冷链物流产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水平。
培育冷链物流企业
培育发展一批实力雄厚、经营理念和管理方式先进、核心竞争力强的冷链物流大型企业。鼓励大型肉类屠宰企业从屠宰开始进行温度控制,发展冷链物流;鼓励企业选择高价值量蔬菜、水果和水产品,在产地建设低温保鲜库,发展产后低温预冷,从生产源头开始发展冷链物流,错开生鲜农产品上市高峰;鼓励企业在销区建设低温保鲜库,实现产地市场和销地市场冷链物流的无缝对接;鼓励企业加快生鲜食品配送中心建设,在做好企业内部配送基础上逐步发展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的第三方冷链物流中心。
促进冷链物流标准化
重点制定并推广一批农产品冷链物流技术标准和操作规范,建立以haccp、iso为基本原理的全程质量控制物流体系,积极推行质量安全认证和市场准入制度,确保生鲜农产品从田间到餐桌的全程质量安全。一是尽快编制我国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制修订指南,为系统、科学制定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提供重要依据;二是加快建立各类生鲜农产品原料处理、分选加工与包装、冷却冷冻、冷库储藏、冷藏运输、中转配送、分销零售等环节的保鲜技术和制冷保温技术标准。制定冷链各环节有关设施设备、工程设计安装标准;三是围绕生鲜农产品质量全程监控和质量溯源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制定数据采集、数据交换、信息管理等信息类标准;四是制定建立较为完善的、符合国际规范的gap、haccp、iso等质量安全认证制度和市场准入制度。
推动冷链物流信息化
依托各类生鲜农产品优势产业带、重要集散地区和大中城市等集中消费地区,建立区域性各类生鲜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共信息平台,实现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优化配置冷链物流资源。鼓励市场信息、客户服务、库存控制和仓储管理、运输管理和交易管理等应用系统软件开发,健全冷链物流作业的信息收集、处理和发布系统,全面提升冷链物流业务管理的信息化管理水平。推广应用无线射频视别rfid技术条形码或电子卷标、卫星定位系统gps技术等,建立全国性和区域性的生鲜农产质量量安全全程监控系统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