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各部门统一协商、多轮修改之后,递交相关政府部门签发。怎样去把握物流运输业的服务品质保障?如何体现重点性、代表性,如何平衡物流货运方方面面的关系,都是比较困难的。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戴定一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在具体工作中,国标委责成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 (以下简称物流标委会)牵头完成《规划》文本的起草工作。对此,身为物流标委会副主任的戴定一感触颇深。如果不能很好地去总结前期工作,就不知下一步该做什么;如果没有一个对未来物流发展方向的展望,就做不到在‘十一五’基础上有所前进或必要的调整。”戴定一对记者说。到了“十二五”,有关部门在原来的基础上对物流标准做了一个新的分类,即公共通用类物流标准(包括仓储、运输、快递、货代、装卸、包装等)和专业类物流标准(包括粮食物流、冷链物流、医药物流、邮政物流、应急物流等)两大类。目前纳入《规划》的有137项标准,但肯定还会有一些新的标准出现。根据实际需要,会进行增添或调整,所以从标委会来讲,要很好地去落实项目管理这份工作,基本完成规划所规定的任务。
另外,不能忽视《规划》的实施工作。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以下简称中物联)作为物流标委会的秘书处单位,负责具体工作,组织相关各方,包括政府部门、行业组织、企业、学者等,构成一个文本的起草团队。在自己的日常运营中,甚至包括新的项目和新的客户的开发、新的业务的拓展,都能够自觉运用标准化管理的方法,积累属于它们自己的经验,加速整个管理工作和基础工作的标准化。“至此,《规划》的制定工作终于尘埃落定,正式出炉。专业类物流这几年发展也越来越快、越来越细,但标准工作比较滞后、比较缺乏。“在以往工作中,我们发现标准的立项存在前期调研不充分、立项定位不明确等问题,甚至在标准制定中会出现多次反复甚至推倒重来的现象,这说明前期工作做得欠缺。
戴定一认为,协调各部门之间的关系也是一大难点。对于这样一个综合性的标准规划,各个部门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把握,也会有自己的工作重点。这项工作需要积累,需要对下一步发展方向有一个准确的把握。
另外,《规划》存在着一个短期与长期相结合的定位问题。
首先,要做好一批重点标准项目的立项、管理、监督工作。在取得共识的基础上,能协调的尽量协调,不能协调的暂时搁置,从而使《规划》的制定工作逐渐步入正轨。戴定一还特别指出,《规划》中一个突出的指导思想便是在未来一个时期尤其要加强专业类物流的标准建设。企业完成自己标准体系的建设,这是一个工作方法或基本理念,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应该实实在在去推动。
在《规划》的制定初期,如何总结“十一五”期间的标准化工作、如何分析未来的发展方向成为工作中须最先攻克的堡垒。此举引起了业界极大的关注。这是此项标准规划特别强调的,所以在标准工作项目中会比较多地体现专业物流的优先发展或重点发展这样一个导向。 日前,《关于印发〈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的通知》在互联网上发布,这标志着《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在经历了百炼千锤、多轮打造之后正式全面出台。戴定一强调,虽然物流标委会不承担实施的具体责任,但作为标准工作来讲,如果没有实施,那可能就发挥不了标准化工作的作用。从长期看,“十二五”期间乃至更长期间,《规划》都做了一些描述及基础性准备工作。那么,这到底是怎样一部规划?制定该规划的初衷是什么?对物流业发展有什么重要意义?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戴定一。戴定一说,《规划》要求对近期的一些重点标准工作有一个清单。因此我们提出在未来一段时间内,要适应这样一个形势,就是要加大专业物流的标准化建设。”戴定一强调。加强专业类物流标准建设的指导思想就是这样提出来的。
在采访中,戴定一着重强调了《规划》的与时俱进性。“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提出了《规划》要承上启下这样一个定位。实施物流标准化,有利于合作各方的责任落实,对于促进物流运作高效通畅、提高物流服务水平、优化物流作业流程、更好地与国际接轨具有重要作用。
据戴定一介绍,“十一五”期间制定的《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把物流标准分为四大类,即服务标准、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信息标准,基本做到了不重、不漏、不矛盾。
在戴定一看来,最重要的还是要做好企业标准化的推动。大家报来很多项目,而最终纳入规划的目前只有137项,具体操作难度很大。戴定一表示,从短期看,《振兴规划》对于《规划》发展所规定的期限为3年。
为贯彻落实这一任务,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以下简称国标委)联合国家发改委、科学技术部、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铁道部、商务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粮食局、中国民用航空局、国家邮政局等部门以及全国物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物流信息管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全国国际货运代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等于去年下半年正式启动了《全国物流标准专项规划》 (以下简称《规划》)的制定工作。通过3年的努力,建立和完善重点突出、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科学适用、基本满足物流业发展需要的物流标准体系;在加快专业类物流标准制定、加强基础性研究、强化标准宣贯实施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戴定一说。”
还有就是具体项目的筛选。所以,《规划》并不只是包括3年的短期任务,也包括长期的工作导向和基础性工作,具有长期的指导意义。“并不是我们制定标准让企业来执行,这只是问题的一个次要的表现形式,更主要的表现形式是促进各个企业都树立标准化这样一个观念。所以,中物联将把标准化相关工作与其日常工作结合进行,如a级物流企业的评定及其他专业的物流会议、活动等,这些都会加大标准的宣贯作用。行业的标准化要基于企业的标准化经验积累。所以,在未来的工作中,我们会加强标准和课题的结合,就是立项前要做充分的调研和课题研究,把前期定位、前期准备工作做扎实,这样在以后的工作中,就会提高效率、提高进程。
据戴定一介绍,在《规划》的编制过程中,先后召开了6次研讨会,共听取各有关部门、行业50余名专家的意见,经多次修改才逐渐完善。
重装出炉
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 (以下简称 《振兴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加快物流标准制修订工作,完善物流标准体系,实施物流标准和技术推广工程”,由“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会同有关部门制定物流标准专项规划”。
难题待解
在采访过程中,当谈到《规划》的制定过程是否顺利时,戴定一坦承,确实遇到了一些难题。
意义重大
在戴定一看来,《规划》的制修订对于我国物流业的发展具有非比寻常的意义,影响深远。”戴定一对记者说。如何去表述,如何去确定项目的筛选,要在各政府部门间取得一致性意见,所以需要花很长时间去协调、平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难度可想而知。据了解,《规划》是在贯彻实施《全国物流标准2005年~2010年发展规划》的基础上加以制定的,补充完善了基础通用标准,加大了专业类物流标准制定力度,强调了高新技术在物流业的应用,真正做到了与时俱进,对物流业的发展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基于此,中物联采用求同存异的方式、方法,把一些大的原则确定下来,适当控制一些通用公共类的标准项目,增加一些近年来发展比较快的专业物流的项目。
重点突出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规划》围绕新时期我国物流业发展的要求,以进一步完善物流标准体系、拓展物流标准制修订领域、提高物流标准的实际效果为目的,确定了近期物流标准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将物流标准体系划分为物流基础标准、物流技术标准、物流信息标准、物流管理标准、物流服务标准五大部分,并依据《振兴规划》中确定的物流业发展重点(公共通用类和专业类),提出了物流技术、物流信息、物流服务、道路运输、铁路运输、国际货运代理、仓储等13个领域制修订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任务,共计137个计划项目。“公共通用类物流在我国有较长的发展历史,已经具有一定的基础。
《规划》首先体现了标准工作在物流领域的重要性,整个物流发展离不开标准化这样一个基础性工作。物流是一个比较开放的系统,涉及到方方面面资源的整合、协作。
强化落实
在如何使《规划》得到更好贯彻落实的问题上,戴定一从三个方面做了具体的阐述。